贵阳学校大全贵阳初中大全清镇第一中学

清镇第一中学

  • 地址:清镇市青龙办事处115地质队
  • 电话:13984049235
  • 邮编:550001
  • 网站:
点击查看“清镇第一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基本内容

一中简介

清镇一中座落于国家级风景区清镇红枫湖畔,距贵阳市中心22公里。学校现有在校生4700多人,教职工342名,其中不乏贵州省骨干教师、贵阳市骨干教师、清镇市骨干教师和清镇市名师等。清镇一中的前身可追溯到1939年抗战期间为南下流亡学生创办的“中山中学班”,距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

从体育场眺望一中

2002年开始,清镇一中抓住契机进行换址扩建,2004年9月成功实现学校的整体搬迁,新校址占地面积130亩,各种用房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学校筹措资金进行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建设,建有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多功能演出报告厅、闭路监控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天文馆等一系列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近250台,办公用计算机近300台。 有理化生实验室15个。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极大的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迅速发展,给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领导班子提出了“严、实、精、细、活”的管理原则,抓制度建设,抓目标管理,并加强监督,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管理效益显著提高。目前,一中采用二级管理模式,一级管理部门设五大中心、即行政后勤服务中心、德育中心、教学科研中心、党群中心、课程研发中心,二级部门设行政办、总务处、教务处、政教处、团委、高一学部、高二学部、高三学部,由各中心分别直接领导。学校领导班子配备合理、精诚团结、率先垂范,深得全体教职工的信任。

优美的校园环境,,

2005年6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这是广大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深感师资力量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学校极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师德师风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打造学习型环境。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习培训,使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他们乐于奉献,勇于探索,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在短短4年时间里,学校发展突飞猛进,大大超过了学校和社会的预期。除了像杨博民、陈文伯、任永荣、郑寒风、钟乐尧、赵世开、方应暄,林馥琴、朱祖贻、侯绍庄、曹明芬等先后先后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校友外,一批又一批一中的年轻学子又正在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

一中人的努力,一中人的敬业传遍了贵阳地区,甚至传播到了省内外。在一中人走出去的同时,不少省内外中学也陆续到我校考察交流。2008年又是学校发展关键的一年。学校领导班子继续发扬敢想敢做的大无畏精神,明确了今后学校发展的新方向,即实行集团化办学,继续扩大学校规模。生源的扩大,更大意义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满足了广大家长及学生对清镇一中的需求。

从体育场眺望教学楼群

现在,一中已是一所拥有较先进设备,多元化发展的学校。“遵循规律,全面发展”。今日的一中不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为他们继续学习深造奠定基础,为他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舞台。学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报社、广播站、体育俱乐部、书画社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机构和社团,学生们在这块自由的沃土上尽情的学习,成长。校园十大歌手大赛、12.9歌咏比赛、话剧节、毕业晚会成为清镇一中学子们每年不变的盛会。他们在这些舞台上尽情挥洒,留驻了青春的记忆。

一中有它独特的精神,也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十大园区的形成,是学校文化多年发展的历史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区、世界科技发明展示园区、世界经典文化园区、学校管理文化园区、乡土文化园区、教职工休憩学习园区(书苑)、学生休息园区、典范宣传园区、综合资源宣传园区、学校发展园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瓦一墙,无不散发出教育的力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日的一中,已取得了诸多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不会坐井观天 ,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坚持“遵循规律,全面发展”这一办学原则,继续发扬敢想敢做、锲而不舍的精神,未来的一中将会更好!


从体育场眺望教学楼群

现在,一中已是一所拥有较先进设备,多元化发展的学校。“遵循规律,全面发展”。今日的一中不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为他们继续学习深造奠定基础,为他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舞台。学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报社、广播站、体育俱乐部、书画社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机构和社团,学生们在这块自由的沃土上尽情的学习,成长。校园十大歌手大赛、12.9歌咏比赛、话剧节、毕业晚会成为清镇一中学子们每年不变的盛会。他们在这些舞台上尽情挥洒,留驻了青春的记忆。

一中有它独特的精神,也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十大园区的形成,是学校文化多年发展的历史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区、世界科技发明展示园区、世界经典文化园区、学校管理文化园区、乡土文化园区、教职工休憩学习园区(书苑)、学生休息园区、典范宣传园区、综合资源宣传园区、学校发展园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瓦一墙,无不散发出教育的力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日的一中,已取得了诸多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不会坐井观天 ,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坚持“遵循规律,全面发展”这一办学原则,继续发扬敢想敢做、锲而不舍的精神,未来的一中将会更好!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6-02-03 06:05:11发表

    现在住在这个校区,这个校区人不多,教室也不怎么开门,洗澡要去公共浴室,热水要去一楼打,食堂下班很早,不过,晚上的时候,尤其晴天的时候,学校门口十分热闹,很多小吃,人来人往。但是治安不好,我的手机就被偷走了,学校大门口是11号线,李子园,十分方便。

  • 匿名
    2016-02-02 06:07:12发表

    平时很少去了,毕业典礼在里面,记得毕业典礼的之前里面广播播放的是《故乡的原风景》,顿时觉得很舒服。外表看起来蛮老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