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学校大全贵阳大学大全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 地址:
  • 电话:
  • 邮编:550001
  • 网站:
点击查看“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占地面积768.5亩,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82,729平方米,教室面积28,040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56,521平方米,运动场地总面积43,345 平方米。 图书馆建筑面积16,204平方米,是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指定的贵州省医学信息中心和全国医学信息三级中心,除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外,还承担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和全省卫生科研课题的查新检索工作。

学校现设置有12个教学单位,另有直管附属医院2所,非直管附属医院6所,非直管临床医学院1所,教学医院13所,实习医院15所,其它专业实习单位12个。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现设有2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另有6个专科及高职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内科学(血液病)共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作为1993年批准的我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于2001年在省级评估中获省级优秀重点学科。

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单位、“向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单位、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于2003年9月批准成为学院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有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学院有4个二级学科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已通过了贵州省学位委员会评审,已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待批。

主办学校贵阳医学院成立于1938年3月1日,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隶属于教育部的我国最早的九所国立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12月24日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政府管理。首任院长是我国著名热带病学家李宗恩博士。建院初期学校教学设置和管理沿袭欧美体制,同时由于正逢抗日战争,曾有大批国内知名医学专家云集学院执教,如生物学家林绍文、生物化学家汤佩松、病理学家侯宝璋、外科学专家沈克非、传染病学专家王季午等。这些老一辈专家出色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奠定了该院最早的办学基础,开创和形成了该院严谨办学、严格训练、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学风。

六十七年来,贵医人始终铭记李宗恩院长提出的“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博采众长、服务地方、励精图治、团结拼搏,走过了创建于抗日高潮、扎根于贵州沃土、成长于建国之后、发展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壮大于迈向新世纪的历史轨迹,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六十一届3万多名合格的医学本、专科生和二十四届900余名硕士研究生。截止到2005年7月31日,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823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91人,博士研究生5人。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3777人,学院编制教师共有730人,其中,教授83人,副教授14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占31.64%;讲师229人,占31.37%;专任教师627人,其中,博士50人,硕士27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 51.20%。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20人(含附属医院编制人员),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10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8人,贵州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教学成果

2002~2004年,获科研项目总数为413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分别为2项、4项、6项。其它国家级(科技部、教育部等)基金1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件。

2002~2004年,全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473篇,其中权威和重要期刊351篇,以第一作者和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共82篇。出版学术专著55部,主编或参编教材87部。

院系设置

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前身是原国立贵阳医学院医本科。1938年随贵阳医学院的建立而诞生,是当时国内仅有的9所国立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之一,也是贵阳医学院创办最早、具有坚实基础和较强优势的核心品牌学科和品牌专业。1958年9月组建医疗系,1976年改称医学系,1996年改为临床医学系,2003年11月更名为临床医学院, 2005年11月更名为第一临床医学院。解放前11年医本科设置的临床学科有: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主干学科,经过近70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已发展为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感染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针灸学、中医学、肿瘤学、急救医学、护理学、检验、影像等19个专业,集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为一体的学科。临床医学院主要专业课程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共有内科学、外科学等17个临床教研室和诊断学、外科学基础2个教学组承担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则负责学生基本医疗技能的培养。

贵阳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成立于2008年,前身系贵阳医学院口腔医学教研室(暨贵医附院口腔科),于I938年由解放后贵医附院第一任院长美国加州大学牙科学博士张舒麟教授创立。80年代起随着一大批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毕业生分配至口腔医学教研室,逐渐形成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及口腔正畸学的完善和有序的临床和教学体系。

口腔系教师3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人。教师中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从1986年至2013年,累计面向全国培养了900余名口腔专业专科和本科学生,2005年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普通高校口腔医学本科省级示范性专业,2009年9月获得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读研究生45名,已毕业研究生50余名。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临床教学基地附院口腔诊疗中心拥有进口齿科综合治疗台50台,数字式口腔影像系统(RVG)、全颌曲面断层机、牙科电脑比色仪Shade eye NCC、精密研磨仪、电脑烤瓷炉、高频、中频铸造机、一流的牙科清洗消毒设备等价值近550余万元的口腔门诊临床及教学实习配备,拥有60张病床的颌面外科一、二病区给口腔本科及研究生颌面外科临床实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证。教研室拥有强大的科研优势和能力。

口腔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贵医附院口腔治疗中心、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口腔医院、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凯里市418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

主要研究方向有:1、口腔颌面部肿瘤防治研究;2、口腔粘膜病分子病理学机制研究;3、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整复研究;4、牙体牙列缺损的种植与固定修复研究。5年来,承担各种科研课题30余项,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总经费250万余元。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他科研奖励8项。2007年自筹资金80万元建立口腔医学研究室。

相关新闻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迎国庆师生联欢会”圆满举行

2013年9月26日下午14:30,励志报告厅内喜气洋洋,学院“迎国庆师生联欢会”在这里举行。学院党委书记胡继跃、行政副院长夏宇波、教学副院长王晓昕、学院督学薛赛凤等与广大师生欢聚一堂,喜迎国庆。

学院党委书记胡继跃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广大师生员工表示国庆的问候和祝福

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联欢会在欢快热烈的歌曲《回到过去》中拉开了序幕。联欢会上师生同台献艺,精彩纷呈:总务处表演的苗族舞蹈《太阳鼓》情绪热烈,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息;护理系杨敏老师演唱的歌曲《七月的草原》唱出了全体师生员工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体育教学部表演的健美操《活力无限》青春四射,跳出了老师与学生们飞扬的青春;护理系表演的《在神奇这片土地上》和医学系表演的《师魂颂》这两个诗朗诵节目,充分展示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身为教育工作者百尺竿头、再创辉煌的豪情;相声《校园趣事》构思新颖,诙谐幽默,让同学们在欢笑声中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外语教学部表演的小合唱《Lemontree》欢快优美,表现了学院师生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网络管理及教育中心表演的舞蹈《华尔兹舞溜冰圆舞曲》自由欢快,跳出了教师的自信和风采,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联欢会历时2个多小时,歌曲、舞蹈、相声丰富多彩的节目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整个现场气氛活跃,其乐融融,充满了温馨、祥和的气氛。

最后,一曲优美动听的独唱《把一切献给党》为本次联欢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联欢会结束后,学院领导走上舞台,与众多演员亲切握手,合影留念。本次联欢会由学院工会主办。学院各级领导教职员工及学生代表共500多人参加了联欢会。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